登上央视!这个广州大学生太酷了!
发布日期:2024-11-04 14:39 点击次数:140
以微小光点重聚为
巨大实体的三星堆黄金面具
如云雾般飘动的万竿烟雨图
色彩涌动着化作绚烂的花海
社交平台上
广州美术学院
艺术与科技专业2021级学生李昱德
以数字艺术为笔
赋予这些静物鲜活的生命力
李昱德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视觉设计师
透过时间的长河看到事物的变迁
并将之在数字世界中呈现出来
将他眼中的“美”分享给更多人
独特形式重塑文物收获网友“点赞”
“这对我的眼睛很友好。”
“如果能在展厅播放一定很震撼!”
在社交平台上
李昱德制作的多个数字艺术作品
收获了网友的称赞与鼓励
其中
《文物的重塑》作品
以其兼具科技感与文化性的独特风格
而备受青睐
这个最受网友喜爱的数字艺术作品
起源于李昱德在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内
一次偶然的驻足
“在参观到一块破碎的陶片时,
我脑海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
能不能用更具吸引力的形式,
为破碎的文物重塑样貌?
或者更进一步,用数字技术将文物‘解体重组’,
让观众能更清晰地了解文物的整体。”
“有了想法之后,我就开始寻找合适的文物素材,经过不断地比对、尝试后决定以器具类文物为载体进行创作。”李昱德不仅做了技术上的准备,还充分查阅了相关文物的资料,最终将素材定为8个器具类的古文物。他认为,相比于服饰、书画等文物,器具工艺文物会更有历史的“厚重感”。
从商代的青铜器
到汉唐的陶制品
再到明代的青花瓷
李昱德希望能将数字艺术的形式
覆盖到不同朝代的文物上
赋予这些文物“当代的价值”
在制作时
李昱德也在作品里藏入了更具象征性的表达
“比如说我在设计时,
采用了红线作为连接文物碎片的载体,
由红线拉扯着将文物重新聚合在一起。
一个文明也是由一块块历史的碎片组合而成,
我希望借此传达出,
现代人的社会文化与历史、与传统文化之间
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让传统艺术在数字科技中焕新生命力
李昱德回忆
第一次尝试以数字艺术的形式
进行创作是在去年9月
他是一个“想到就做”的行动派
为了把自己脑海里的景象在屏幕上复原出来
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推进编程上的技术问题
“其实我所会的编程知识在理工科学生看来不过是皮毛,在创作中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所以会花更多时间去学习更深层次的算法,我相信编程技术的提升会为我未来的创作提供更多灵感。”
今年6月
李昱德带着他的数字艺术创作思路
登上了央视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
《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
在节目上
他以清代画家任熊的画作
《万竿烟雨》为蓝本
进行数字艺术创作
用粒子动效模拟“烟雨景象”的微小颗粒运动
为山水画赋予现代艺术美感
让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下萌发新芽
每当想到自己的作品能登上如此大的舞台,李昱德都觉得很自豪,这次经历也激励着他不断创作新的作品,也促使他将成为一名视觉设计师定为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指向性非常广泛的职业方向,也很符合我对自己的期望——我希望能掌握更多领域的技能、创作不一样的题材,做一个全面发展的设计师!”
在目前的日常创作中
李昱德开始探索更多元的创作主题
《繁花盛开在宇宙中》
是他正在进行的新系列作品
通过延续粒子动效的表现形式
让大自然的景观
在数字世界中呈现出更瑰丽的姿态
“我希望选择的主题
能在大众审美中更具有‘普适性’,
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情感属性,
比如文物、花卉,
这样作品才能更准确地触动观众的心。”
期待数字艺术迎来更多新生代参与
对李昱德来说
之所以选择数字艺术的形式进行创作
除了看中其艺术效果的多样性之外
还因其在线上传播的便捷性
“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美是有不同形式的,凝结了古人审美的文物也可以‘走’出博物馆、展示柜,拉近我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李昱德希望能发掘传统文化中更多样、更具现代性的“美”,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思考和感受,也希望能通过在网络上的分享与教学激励更多的人一起进行数字艺术创作。
“我相信在现在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数字艺术的发展会比大家预期的要更快。”李昱德认为,电子产品的覆盖让数字艺术有了更方便的呈现载体,摆脱了传统艺术作品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才能走进观众视野的限制,也让创作者能更清晰地接收到观众的反馈。
“虽然我学习了很多关于编程、装置的知识,
但归根结底,
这些技能都是为了我能更好地进行
艺术创作、表达而服务。”
李昱德回忆
自己当初之所以会选择艺术与科技专业
正是出于对这两者结合后
呈现的美学效果的好奇心
尽管在一开始的学习中他也曾感到迷茫
但在经过四年的学习与实践后
他相信自己已经摸到了
将艺术与科技融会贯通的门槛
“数字艺术是一种
跟着技术迭代走的艺术形式,
可能技术发展得越进步,
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就会越绚丽,
所以创作者保持对前沿技术的关注、
对热门数字艺术作品的经验学习
也是很重要的。”
李昱德说
自己在创作之余
也保持着与其他数字艺术创作者的交流
还有不少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
学弟学妹前来向他讨教经验
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表现出对数字艺术的青睐
李昱德内心也生出“与有荣焉”的成就感
他希望每一位有创作的想法
但还没迈出这一步的同学
“尽管放手去做”
在努力中静待数字艺术作品“开花结果”
编辑 | 青年君
来源 | 广州青年(ID:gz_gqt)原创,动图素材由李昱德提供
编导 | 郑洁容
记者 | 陈天旭
摄影 | 梁汉深
鸣谢 | 广州美术学院团委
合作、投稿 | gzqntg@163.com
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点个
,点亮
,让更多人知道!
广州美术学院李昱德艺术数字文物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